数字义乌 - eyiwu

义乌小鲵


形态与中国小鲵Hynobius chinensis 近似。但犁骨齿列内枝较长,向后延伸达眼球后缘,其长度大于两内枝前缘间的宽度;体形适中,头长明显大于头宽;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多相遇;有掌、蹠突;体侧肋沟10条;尾基略圆,往后逐渐侧扁,有尾鳍褶,雄鲵的更明显;体腹面灰白色,无斑纹。

中文名:义乌小鲵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两栖纲
目:有尾目                       科:小鲵科

“义乌小鲵”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为浙江特有物种,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1985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蔡春抹首次发现于义乌市大陈镇的一处深山中,因此被命名为“义乌小鲵”。因其古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及奇特的外形,又被称为神秘的“四脚怪鱼”。

形态特征

雄鲵全长83~136 mm; 雌鲵全长87~117 mm,雄、雌鲵尾长分别为头体长的75%和60%左右。头部卵圆形,头长大于头宽; 吻端钝圆, 无唇褶; 无囟门, 犁骨齿列呈 “”形,内枝向后延伸达眼球后缘,每侧有齿14~19枚,外枝有齿 5~8枚。躯干圆柱状,背腹略扁; 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起于尾基部,直至末端,尾腹鳍褶位于尾后段 1/3处,尾末端钝圆。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角至颈褶有一条细纵沟,头顶有 “∨” 形隆起; 背部中央有纵行脊沟,肋沟有 10~11条; 头腹面光滑,颈褶明显。后肢较前肢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多不相遇; 掌、跖部无黑色角质层,掌突和跖突小; 前足4个指,后足5个趾。体背面一般为黑褐色,在草丛中可变为浅草绿色,体侧通常有灰白色细点; 体腹面灰白色,无斑纹,肛孔前缘有一个小乳突。卵呈圆形,直径 2.5~3.0 mm,动物极浅灰色,植物极乳白色。全长42 mm的幼体,具3对外鳃,唇褶发达; 刚完成变态的幼鲵全长63 mm。

“成年‘义乌小鲵’头部呈卵圆形,身体为圆柱状,背腹部略为扁平,尾基部近圆形,末端钝圆,体色常为淡草绿色,体腹面灰白色。除繁殖季节外营陆栖生活,多见于疏松潮湿的泥土、石块或腐枝烂叶下面,很少在地面发现。

自2017年开始,义乌相关部门通过对义乌市全境“义乌小鲵”种质资源调查,先后在大陈镇、赤岸镇、城西街道及上溪镇内发现“义乌小鲵”栖息地7处,共发现“义乌小鲵”成体2尾,幼体1575尾,卵袋149对。确定位于里美栖息地的“义乌小鲵”种群数为335尾,密度1080尾/km2;黄山栖息地种群数393尾,密度427尾/km2;望道栖息地种群数668尾,密度845尾/km2;对坞栖息地种群数量30尾,密度104尾/km2,瓦窑头栖息地种群数量65尾,密度182尾/km2;东珠栖息地种群数4尾,密度7尾/km2;义乌市林场栖息地种群数量372尾,密度1094尾/km2。确定其实际分布范围3.75km2。

目前,义乌相关部门通过项目实施,已先后清理“义乌小鲵”产卵场6处,设立生境保护标牌2处,架设上岸通道7处,提高了“义乌小鲵”成活率;通过对“义乌小鲵”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义乌小鲵致濒原因为遗传多样性水平贫乏,并通过室内人工配种、胚胎孵化、稚鲵培育、成鲵培育,成功繁育幼体1000余尾,原生境放归500尾;拍摄了义乌小鲵专题宣传片,制作了宣传手册1000份,并在义乌市林场设立了义乌小鲵宣教室,通过宣传,大大提高了民众保护意识。

生活习性

觅食蚯蚓、蜈蚣和马陆等小动物。该鲵生活于海拔100~200 m植被较繁茂的丘陵山区。成鲵营陆栖生活,常见于潮湿的泥土、石块或腐叶下,以小型动物为食。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为繁殖季节,卵产在水池 (坑) 或小水库边缘。雌鲵产卵袋一对,其基部相连成柄,固着在枯枝或石块上。卵袋长150~170 mm,表面有细纵纹; 卵粒交错排列在圆筒状卵袋内,每条卵袋含卵85~96粒。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来临时,即10月下旬,成鲵陆续进入山坡附近的水塘、水坑或小溪缓流内。12月中旬开始产卵,持续到翌年2月,舟山岛的可延续至5月。1983年1月15日曾在浙江省义乌发现许多对卵胶袋,胚胎发育到8细胞至原肠胚期;1983年12月15日,在一个约8m2的小塘内(水深50~100cm,水温10℃左右)发现成规8条,其中7雄1雌,另外还有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 和正在水底淤泥中冬眠的镇海林蛙 Rana zhenbaiensis。1987年3月在浙江镇海柴桥一小山溪见到1对卵胶袋,有卵96粒,胚胎已发育到尾芽期,可能因山溪水温低,发育速率较义乌者慢。卵胶袋成对,一端以基部相连并粘附在水生植物茎上或石块上,另一端游离于水中,一个雌鲵一般产卵85~96粒,少者70粒以下,多者可达116粒。产卵后,成鲵陆续离开水域上岸,分散在附近的草丛或泥土下。1980年4月曾在黄豆地中挖出几尾成鲵;1983年10月在种有番茄的地下挖出成鲵和幼鲵。1月中旬,在水温8~10℃时,受精卵40天左右孵化,约3个半月至4个月完成变态。在野外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可见到幼鲵。在室内饲养时,给幼体投放蚯蚓碎片;随着个体长大,可喂整条蚯蚓和蝌蚪。在变态前7~10天不进食。成鲵喜欢钻在泥土下而不入水。投放蚯蚓能自行捕食。有时候两个成鲵各咬蚯蚓一端,互相争食,有时也吞食同类小个体。


# 义乌小鲵    {最后编辑时间:2021-03-09}

  • 义乌小鲵 图片来源小山草木记
    ▲▲ 义乌小鲵 图片来源小山草木记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