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义乌 - eyiwu

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13.9%


据抽样调查,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10元,比2005年增加1075元,增长13.9%,比义乌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了0.4个百分点
  2006年,市委、市府按照中央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的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将粮食生产、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均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据抽样调查,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10元,比2005年增加1075元,增长13.9%,比义乌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了0.4个百分点。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7335元高 20.1%。

  从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看:一是工资性收入人均3769元,比上年增加693元,增长22.5%,占纯收入总额的42.8%;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 3877元,增加249元,增长6.9%,占纯收入总额的44.0%;三是非经营性纯收入人均1164元,增加133元,增长12.9%,占纯收入总额的 13.2%。

   二、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名义增长速度创近年来新高。2002年是义乌市农村居民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连续七年低于7.0%,2003年起农村居民纯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 势。调查表明,从2002年起这五年间年均名义增长速度为11.6%,特别是2006年名义增长速度达到了13.9%,是近年以来名义增长速度最高的一 年。

  (二)、务工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最高。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在本地和外出务工的收入人均3559元,增长24.9%,对纯收入的贡献率为66.1%,比上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渠道。

  (三)、农业纯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义乌市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了来自农 业收入的持续增长,但由于部分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和惠农政策效应减弱,使得农业收入的增速回落较快。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人均910元, 增长7.8%,增幅比去年下降了19.8个百分点。

  (四)、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对纯收入的拉动作用平缓。2006年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人均2967元,增加183元,增长6.6%,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

  (五)、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减缓。2006年收入最高的20%农户人均纯收入为20545元,同比增长16.4%,收入最低 的20%农户人均纯收入为2886元,同比增长9.6%,由于高收入农户收入增幅明显快于低收入农户,使得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 0.3573变成0.3796,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速度快了0.4个百分点,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1∶2.458缩小到1∶2.449(农村居民为1),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减缓。

  三、促进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本地就业机会增多、外出务工环境改善,刺激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一是随着近几年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外资、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和产业转移加速, 义乌市农村各类企业蓬勃发展,新开工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本地就业吸纳能力逐步增强,农民从本地获得的务工收入随之大幅提高。从有关部门获悉,2006年义乌市 新增各类企业2799家,同比增长4.7%,前八个月义乌市完成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1.8万多人,实现转移就业4500多人。二是近年农民工问题得到各级政 府的高度重视,年初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改善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义乌市也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劳动保障执法 监察,抓好农民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问题的专项治理,做好进城就业农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险工作。再加上全国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较好地保障了农民工 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贸工联动”和“市场带百村”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提高了农村居民家庭工业的收入。2006年,义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 地、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继续深化“贸工联动”战略,在市场与工业互动、产业壮大与集聚、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效,进一步增强了工业经济素质,推动了市场繁荣发展,贸工联动实现了新突破,工业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次是“市场带百村”直接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通 过培育农村经纪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务,形成市场反哺农村的双赢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从2002年底至今,仅义乌市参与来料加工的镇街已累计 创造加工总产值近30多亿元,加工费2亿多元,从业人员年均3万余人,参加加工的农民年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可以说,农村经纪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富余 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市场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行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直接拉动农民收入增长。为充分保障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义乌市在2003年就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 办法》,市财政按每人2.1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农民个人只需一次性缴纳4000元,就可享受养老保险。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8月底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 养老保险人数有12.85万人,已有2.46万人开始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有50.2万人,覆盖率达80%;基本养老保险参 保人数16万人;农村“五保”和“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较快增长。

  (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年初义乌市出台了《义乌新农村建设二十条》等一系列加快新农村建设 的政策,每年由财政拨出巨资,用于旧村改造、村庄整治和绿色创建工作等,大量的工程建设将直接带动周边农村本地务工收入的增加。此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 步深入,必将大大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信息来源:义乌统计局(撰稿:蒋文伟)


# 2006年义乌市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13.9%    {最后编辑时间:2007-01-16}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