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义乌 - eyiwu

越文化发端于义乌勾乘山?


公元前 468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抵御齐国而迁都琅玡,时间往前推20多年———公元前494年夫俶之战后,勾践为了抵御吴国又把迁都勾乘山(会稽山支 脉)……
核心提示  36岁的金国炉为义乌市政协委员、双乔机床销售公司董事长,出生于义乌市大陈镇红峰村。昨天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我希望做一项文化产业,即在 勾乘山建造越王宫,整理开发越文化在勾乘山的遗迹,重现吴越争霸古战场。这件事如果能够成功,将改写我们对原来义乌历史发端于秦乌伤的看法。我想证明,越 文化从南往北传播中,勾乘山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大山。”

  越文化往北迁播

  2500年前,吴国踞于今天的江苏大部和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一带,越国踞于浙江大部。开始两国以槜李(今嘉兴西南,槜音zuì)为 界。吴战胜越后,以钱塘江为界,杭州现在的“吴山公园”就是当时吴越两国的界山;等到越国励精图治打败吴国后,尽取吴地,一直到达了山东琅玡(江苏、山东 交界处)。

  由此,目前正在义乌市志办参与编修新《义乌市志》的退休教师翁本忠在深入研究了并无文字记载的于越古国(越国前身)后提出惊人发现:“公元前 468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抵御齐国而迁都琅玡,时间往前推20多年———公元前494年夫俶之战后,勾践为了抵御吴国又把迁都勾乘山(会稽山支 脉)。此前他的父王允常的于越国都城在哪里呢?我认为就在义乌!从地理上看,当时浙中为于越,浙南为瓯越,闽北为闽越;从历史上看,越文化就是这样自南往 北迁播的。”

  于越古都在义乌

  今年77岁的翁本忠早年在金华一所中专教语文,1990年退休后回到老家义乌编纂《义乌文化志》,独自编写了四年合计60万字的煌煌大著因为种 种原因无法出版。但翁本忠从此迷恋上了文史研究。特别是对“不见于经传,也不见于史籍”的于越古都也就是乌伤建县以前的历史情有独钟。

  “研究于越国的资料匮乏是可想而知的。”翁本忠告诉记者,“因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专家大多是绍兴人,不会来义乌交流成果,也很少提及义乌的部分。而历史上的乌伤管辖范围是包括了今天的金华大部,但在金华的地方志里,提及义乌沿革情况的也寥寥无几。”

  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精神激励着他翻阅了大量文史典籍,翁本忠首先认识到于越和越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辞海》的词条中,于越位于浙北,县治勾乘山,而当时的浙江北部还是海涂,浙中、浙东则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区域,这从上山文化可以得到佐证。
翁 本忠说:“在地名的解释上,我翻阅了《晋书·天文志》,认为勾乘山可能就是‘钩陈’(北极星,喻为后宫),同玄武门的‘玄武’一样,都是表示北方的方位名 词。诸暨人则把勾乘山称作‘九层山’,当地方言‘勾乘’和‘九层’相同,说明它一直都是这个名称。因为是允常时期的于越都城,所以即便后来勾践迁都到今天 的绍兴也不用改名。”

  其次,翁本忠还发现嘉庆《义乌县志》记载着县北10公里处有一座“越城桥”。“古文‘越城’是于越都城之意,这座桥应该离越城不会很远。越城桥在现在义乌的后宅、北苑一带,于越都城莫不是在今天的义乌?”

  “三是义乌的地势适合古于越建都。允常开始迁都诸暨,只可能从地势比诸暨高的地方迁去,而不可能从地势同诸暨一样低或更低的地方迁出去。据《史 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无余(即夏禹曾孙少康的小儿子)建国离夏禹治水的时期很近,那时今浙北和浙东的杭嘉湖与宁绍地区的平原不是海域就是海涂,无余只 能在丘陵地区建都。”翁本忠认为,义乌多丘陵,地势比诸暨高,又与诸暨接壤,允常的都城从义乌迁去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只有像义乌的山地平台才能藏下越王勾 践5000兵甲十余载,最终复国成功。

  最能证明于越都城故址在今义乌境内的,还是《读史方舆纪要》提到的“越王城”条目说:“《水经注》‘秦望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 都也’。”所指的并非山阴(绍兴)。嶕山就是今义乌的稠山,现在稠山周围(今北苑街道)的人们不叫稠山仍叫“焦山”。义乌也因此而得名稠城。

  翁本忠据此所写的论文《于越古都在义乌》已被金华市社科联评选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勾践之父葬勾乘

  昨晚,记者随翁本忠前往据义乌市区30公里的义乌市大陈镇红峰村的勾乘山。在山脚下的一户金姓人家问路时,主人金先生热情地介绍:“勾乘山顶叫 王坟岗,有于越王允常的坟墓,小时候我们都上去过,但路不好走,要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呢。在这里,我们都会和孩子们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他一直激励着 这块土地上的后人!”

  金国炉一心希望在家乡开发古越文化产业,他曾在义乌政协文史资料第13辑《于越文化研究》中发表文章《勾乘山曾是于越的早期国都》称:“越国都 城之地,有秦余望南、埤中、大部、勾无、山阴、琅玡等处。勾无即勾乘山,是绍兴之前的于越古都,是浙江古越文化发源地之一。勾践前,越王允常曾建都此处, 山顶王坟岗有越王墓,传为允常之墓。”金国炉说,“勾践之父葬勾乘”的论点可以从《国语》、《诸暨县志》、《诸暨山水志》中得到佐证。

  勾乘文化待开发

  2006年距离越王勾践兵败退守勾乘山(诸暨和义乌界山)整整2500周年,从小在勾乘山脚长大的金国炉去年请人在勾乘寺悬挂了两幅巨大的宣传画板以示纪念。

  记者昨天在勾乘寺看到,传统的三圣殿塑有勾践和范蠡的塑像。据勾乘寺住持释戒慧解释:“勾乘山古称勾践山,原来的寺址有勾践祠,传说供奉着古越历代国王的牌位;到了隋唐兴起佛教时,这里改作寺庙,勾践山也叫九乘山。”

  2004年起,金国炉在义乌市政协文史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身心投入到古越人文的发掘整理中,他聘请专家论证规划勾乘山的旅游开发,开山筑路,修缮勾乘寺,并建起了越都山庄,成为诸暨、义乌两地人民户外运动的好去处。

“北有允常祠,南有越王殿;脚下是卧薪洞,山顶是屯兵寨;日后还将陆续建造越都坛、越王宫……”这是金国炉心中建设家乡的一幅宏伟蓝图。


# 越文化发端于义乌勾乘山?    {最后编辑时间:2007-03-23}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