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培育的大学生为何“抢手”
义乌工商学院,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未出校门就被抢走。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有的 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为1:9,自主创业率达11%,其中自己当老板的达8%。这批被称为“义乌制造”的大学生,成为义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义乌工商学院,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未出校门就被抢走。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有的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为1:9,自主创业率达11%,其中自己当老板的达8%。这批被称为“义乌制造”的大学生,成为义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义乌工商学院所招的学生,是高考招生中最后一批录取的,高考分数为最低一档。 这里的学生到底有啥能耐?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就业率?还是来听听学生的创业故事。
毕业时已积累足创业资本
25岁的义乌源野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邬奇非,曾就读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去年才刚刚毕业。读书实习时,邬奇非上街推销过牙刷,当过业务员。
“2005年,户外运动刚刚兴起,我发现这里面有商机,就和朋友一起买了野外帐篷、充气垫、背包,上网招租,出租后收租金。虽然一年只赚了一万多元钱,但我学到了不少经验。” 邬奇非说。日前,他回到母校设立“源野奖学金”,资助贫困但有创业意识且关心社会的学生。
没毕业已有3个国外客户
何燕兰,外语系大三学生。创办起一个名叫“her”的工作室,手头有了3个外国客户。读大二的时候,她在网上寻找实习机会,看到一个韩国商人在招英语翻译,就去报了名,结果被录用了。燕兰流利的英语、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对市场的熟悉给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燕兰赚了5万多元。
暑假当导游赚了5000多
陈素红,旅游专业大三学生。今年暑假,她就带了7个旅游团,还自己组织了4个团,一共赚了5000多元。在义乌工商学院,有许多学生边学习边创业。有开酒吧的,有开鲜花店的,有办婚庆礼仪公司的。学生们说,他们基本上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暑假时也大多留校。业余时间不是去打工,就是在做市场调查。校园里60%的学生生活费能自理,全院学生一年“打工”的收入超过1400万元。
三面向成就义乌奇迹
立足义乌经济发展的实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义乌工商学院逐渐形成了与自己的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完全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
面向市场,学校的专业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的。背靠义乌发达的小商品市场,学院设立了产品造型设计、国际经济和贸易、应用英语、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都是实用型的。像产品造型设计,义乌市场上有40多万种商品,假如有千分之一自己设计,需要的人才就不得了。因为市场需要大,学生的锻炼机会就多,今年中秋前夕,该专业的学生光是设计月饼包装就忙得不可开交。
义乌有700多家印刷企业,机器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像意大利罗兰双色机、德国海德堡四色机,因为缺少技术工人,花大价钱引进的机器有很多功能无法发挥。在当地行业协会的要求下,学院从去年起设立了印刷技术专业,并引进了一家印刷厂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边学理论边实习。课上完了,学生也能独立操作机器了,以至实习期结束,印刷企业纷纷动脑筋来挖学生,私下里开出的工资每月达3000元至5000元。
义乌外国客商多,一些涉外社区急需懂得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管理人员,学院就开出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专门培养懂外语、了解外国人生活习俗的适用人才。
面向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开展教学,扬学生所长。学生愿意学、能学的就多学点,学不懂、学不了的可以不学。个人具有专业特长在就业创业上更有优势。所以学院的计算机教学是采用俱乐部形式开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攻一样,或网页制作、或网络管理、或图像设计、或软件应用。这样学生毕业时就能成为某一方面的高手,企业都抢着要。
面向实践,就是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到社会的大课堂中真刀真枪地锻炼自己。社会也是课堂,技能也是学业,实践是更好的学习。
所以,每到节假日,这里的学生不是钻进网吧,而是钻进市场,或做翻译,或做营销,或去收集商业信息。学院还把每年10月22日至 26日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召开期间、4月底义乌文化产业博览会举行期间设为实践周,让学生到博览会上去抓信息、搞设计、做服务。真刀真枪的实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在学院毕业学生中,80%以上学生有从事勤工俭学和到企业打工的经历。
社会实践被引入课堂
国际贸易系规定,只要拿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应课程可以免考。旅游系学生被旅行社聘用,带团出去工作,不视为旷课。学生被企业雇用,或自主创业,可以休学一年再回来读。
社会实践还被引入到课堂教学。国贸系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上完销售技巧课,课后就联系厂家拿来电动剃须刀,让学生上街去卖;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学了设计课程,老师给的作业就是企业的产品设计,设计被企业采用了,还可以拿报酬。
外语系大三学生叶盛枝,大二时在家乡龙游创办了一家庆典公司,因为忙于主持一场婚礼,一份作业没有交。有的老师提出要给予处分。校领导了解到叶是因为那天忙着写婚礼的流程和主持词,认为这个同学并不是不做作业,他完成的作业比学校布置的要难多了,更具实践性,不该处分。国贸系一个学生被公司雇用,派驻江苏一学期,他又不想休学,学校就考虑用函授的办法来帮助他完成学业。
正是因为学校的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越来越浓,自主创业的胆子越来越大,自信心越来越强,创业的本领也越来越高。经过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学生们更知道自己缺什么,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也更主动了。学生走出校门后有了很强的实战能力,因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来源:市场报
# 义乌培育的大学生为何“抢手”
{最后编辑时间: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