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9年杭州西湖食品博览会上,义乌佛堂镇商会选送的陈日升酒店自酿的“白字”酒、黄克仁的“黄培记”红糖、徐友松“正大”火腿行的火腿、朱献文的“金丝琥珀”蜜枣四样食品,均获“金奖”殊荣后,佛堂古镇的“白字”酒成了誉满金华八婺的一大名酒。但这四样金奖产品,惟有陈日升酒店自酿的“白字”酒未得以传承。追本溯源,这还得从头说起。
在1929年杭州西湖食品博览会上,义乌佛堂镇商会选送的陈日升酒店自酿的“白字”酒、黄克仁的“黄培记”红糖、徐友松“正大”火腿行的火腿、朱献文的“金丝琥珀”蜜枣四样食品,均获“金奖”殊荣后,佛堂古镇的“白字”酒成了誉满金华八婺的一大名酒。但这四样金奖产品,惟有陈日升酒店自酿的“白字”酒未得以传承。追本溯源,这还得从头说起。
清咸丰末年(1860),佛堂镇西南葛仙村的一位小青年,在亲戚的帮助下,来到佛堂镇的一家酒店里当学徒。那时候,酒店里卖的酒,都是自己酿造的。这位 办事勤快、认真的小青年,不但从中学到了酿制好酒的技术,而且深得酒店老板的宠爱。为了能留住这位小青年长期在自己酒店的酒坊里干活,老板帮助他娶妻,生 下了陈国宝、陈国洪兄弟俩。
陈国洪(1870~1930) 六岁那年,他父亲所在的酒店老板病故。陈国洪一家人离开了酒店、酒坊,自立门户,在佛堂古镇的盐埠头,开设了取名为“陈日升”的酒店。寓意自己初开的酒 店,如“旭日东升”一样兴旺起来。国宝、国洪两兄弟很快就成了父亲所开的陈日升酒店里的帮手。经营数十年后,陈日升酒店在佛堂镇的盐埠头和石草田沿,分别 购置了房产和田地。
陈国洪25岁娶妻,生下了邦俊(1895~1956)等五子。陈国洪教子甚严,最后选中最具创业、敬业、爱业精神的长子陈邦俊,悉心传授自己多年的制酒技艺,陈邦俊成为了陈日升酒店的传人。
有一次,陈邦俊向老师借了一面放大镜回家,无意中照看制酒缸里的糯米酒娘的饭粒,发现糯米饭粒经拌入做酒的红曲发酵后,每一颗饭粒上都会出现一个个小 孔。其中一种土名叫“三粒寸”(即三粒糯米长度接起来有一寸左右长)的糯米饭粒上的小孔竟有13个之多。而其他糯米饭上的小孔一般都只有8~9个左右。他 就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陈国洪,经陈国洪辨认,这“三粒寸”糯米的稻谷名叫“马糯”。于是,陈国洪与陈邦俊父子俩第二年就在自家的田里,专门种了一丘“马 糯”谷。凭着陈国洪多年酿酒的技术和经验,他精心配制了几个用不同数量红曲与白曲比例的酿酒“方子”,分别酿造黄酒。结果发现其中一种配方酿制的“马糯 米”酒,色泽特别橙黄剔透、香味四溢。其酒沏满酒杯,酒液可呈立体型地高出杯口约有一个铜钱厚薄的高度而不溢出杯外。杯中的酒倒完后,杯内壁上还附着厚厚 的一层橙黄色。其酒味特别香甜、醇厚、可口,其酒性绵长而强劲,使人醉后不感觉头晕、头痛。从此,这种酒成了陈日升酒店里最高档的自酿黄酒。
黄酒制成后,习惯于用酒坛分坛装酒。在酒坛的口上,扎上竹箬叶后,再封上黄泥。在黄泥上,盖上用砻糠灰调制成的黑色“墨汁”的封泥印,以便酒店老板、伙 计分辨酒坛内装的是什么酒。为了给这种用“马糯米”特制的高档酒做记号,陈邦俊就用白色的石灰浆当酒坛印泥,使酒店里的人都知道,在酒坛泥上盖有白色字样 的酒,是陈日升酒店里最高档的酒,“白字酒”名由此产生。
据陈邦俊遗孀朱宝莲生前介绍,由于“马糯”稻谷生长期特别长,且产量又低,所以酒的卖价也高,不是十分有钱的人是买不起的。那时候陈日升每年只生产30~50坛“白字”酒。
1929年,“白字”酒被佛堂镇商会作为一种特产,选送到杭州西湖食品博览会上得“金奖”后,身价倍增。许多酒店、酒坊都先后争着自种“马糯谷”,或到 市场上收购“马糯米”,学做“白字”酒。但是由于陈国洪、陈邦俊父子俩对酿造“白字”酒所用红曲与白曲比例的秘方守口如瓶,其他酒店、酒坊里酿造出来的仿 “白字”酒的质量,无论如何也没有陈日升店里的“白字”酒质量好。具体地说,只有陈日升“白字”酒的酒糟米粒里有13个小孔,其他店里的酒糟米粒里,最多 不会超出10个小孔。
由于树大招风,陈日升店里酿造的“白字”酒,引起了同行酒店、酒坊的忌妒。1932年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陈日 升酒店、酒坊、碾米坊、居卧室四个地方,同时被人纵火。一场大火,把整个盐埠头、石草田沿的一大片民居、酒店、作坊化为灰烬。因此,现在佛堂古镇上的盐埠 头老街与石草田沿横街上的所有店面屋,都是1932年陆续重建的。
1934年,陈邦俊在废墟上重建了陈日升店面屋,并改原来的陈日升 酒店为陈日升钟表修理行。陈邦俊这个名盛一时的做酒师傅,一下子变成了一位钟表修理工匠。陈日升的“白字”号酒,虽然成了佛堂古镇上传说的历史,但是,陈 日升酿制的“白字”酒毕竟因为获得过西湖食品博览会金奖的殊荣,成为金华名酒中的一个品牌而留传至今。
# 佛堂古镇的“白字”酒
{最后编辑时间:201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