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意见
2008年07月14日 来源:市委
2008年07月14日 来源:市委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能力和保障水平,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重要意义
根据今年年初开展的调查,我市2007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500元的农户还有一定数量,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低,实现就业难度大,亟待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各镇街、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创新帮扶机制、完善帮扶方式、落实帮扶措施,切实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二、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对象范围:全市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含城镇居民户)。对象范围每年调整一次,以上一年度家庭人均纯收入为调整依据。
2.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通过落实政府救助、就业援助、结对帮扶等措施,努力让低收入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做到政府有救助,社会有帮扶,生活有保障。到今年年底,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到2012年,实现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70%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3.基本原则: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要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将政府的“助”和社会各界的“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在帮扶低收入农户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低收入农户帮扶的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帮扶工作。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实际情况,因人制宜,一户一策,实行物资扶贫、精神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扶贫。全年支出远高于实际收入的病、残低收入农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予以更大力度的帮扶。
统筹兼顾、全面覆盖。坚持城乡协调、城乡覆盖思路,把城乡所有的低收入人员统一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城乡统筹,城乡联动,整体推进。要整合各种帮扶资源,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职能帮扶作用,形成帮扶合力。
公开公正,动态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明确低收入农户的认定程序,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实行动态监测管理。
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和承受能力,帮扶工作要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既要着眼当前,从低收入农户急需解决而又办得到的事件入手,又要放眼长远,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
三、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各项措施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多措并举,多方联动。
1.进一步加大政府扶助力度。我市低收入农户中85%以上为老弱病残户,缺乏劳动力是低收入的主要原因。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快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输血式”新型扶助体系,改善低收入农户生活。
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在继续实施低保户各类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对全市所有低收入农户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现金补助,并适时调整补助标准。补助资金由各镇、街道在每年的年中和年末分两次发放。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市财政全额补助低收入农户参保小额医疗保险费用;对列入重点救助对象的病残、特困人员,全额补助大额医疗保险费用,其他要求参保大额医疗保险的,差额部分自行交纳。逐步把低收入农户纳入到医疗救助优惠政策享受范围。
加大就学救助力度。实施低收入农户教育援助工程,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把低收入农户的子女纳入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住宿生纳入爱心营养餐工程的政策享受范围。进一步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标准。
加大临时救济力度。市财政每年按全市户籍人口人均4元的标准安排临时救济经费。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临时救助和灾害救助力度,逐步提高救助标准。残联、慈善等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帮扶对象和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低收入农户的补助力度,提高补助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
2.切实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最根本而有效途径。要重点采取“造血式”帮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观念引导,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宣传引导,转变低收入农户的思想观念,增强发展信心。综合运用典型带动、政策促动、服务推动等办法,开展以知识帮扶、技术帮扶为重点的“换脑工程”,激发创业激情。注重劳动力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意愿确定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培训就业率,不断增强其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实施就业援助工程,实现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丰富“城乡统筹就业奖”,把安置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人数作为企业评先进的重要依据,鼓励企业吸纳本地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力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居)活动,消除低收入农户中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大力培育福利企业和扶持发展残疾人帮扶基地,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来料加工基地,帮助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
强化就业支撑,优化创业环境。将低收入农户纳入被征地农民创业优惠政策范围,优先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贷、信息和风险抵御等优质服务,帮助其实现创业增收。设立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缓冲期,确认低收入农户有稳定工作岗位和收入一年后,再办理退出手续。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向镇、村延伸信息服务平台,方便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
3.全面深化结对帮扶工作。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建立 “一户一干部”帮扶新机制,全市每户低收入农户分别与1名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切实提高结对帮扶实效。按照自愿原则,鼓励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结成对子,重点帮扶对象优先结对规模企业。
深化“村企结对”活动。进一步深化村企结对活动,努力实现“一户一企业”的结对目标,鼓励规模企业结对多户低收入农户。要发挥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培植产业带动型、慈善捐赠型、公益事业型、参与管理型等结对典型,特别要在免费技能培训、吸纳就业、提供信息、资金支持等方面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丧失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鼓励企业每年给结对的每户低收入农户一定经济援助。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帮扶情况,结对成效显著的企业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
深化“万名党员干部联万家送温暖”活动。整合帮扶资源,以低收入农户为对象,深化万名党员联万户、“树新形象、创新业绩”等主题活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农户具体情况,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帮扶措施;做好农户与结对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同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并加强协调和督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思想工作,让低收入农户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重树生活信心。鼓励有条件的党员干部每年给结对低收入户一定的经济援助。
深化“百家部门帮百村促发展”活动。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进一步深化部门帮百村活动。党政机关部门与农村基层组织以“一对一”的形式结成帮联对子,帮联单位要积极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能力做好各项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帮扶活动。充分发挥慈善事业作为政府救助体系的补充作用,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助医、助学等方面的救助力度,使慈善事业真正做到解民难、救人危。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快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多元的社会化养老投入机制和格局。大力实施“彩虹行动”,宣传、文化、广电、民政、残联、慈善等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好资源,大力开展送彩电进低收入农户活动,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解决低保户没有电视机的问题。积极组织村(社区)和市民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缓解生活困难的辅助性救助服务,鼓励市民将家中闲置的家电、家具、衣物等生活物资捐赠给低收入农户。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动员行业协会、商会、社团等民间组织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
四、加强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组织保障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既是民生工作,又是政治任务,意义深远。各镇街、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义和具体工作部署,在社会各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总结和表彰一批先进企业和个人典型,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关心、支持和帮助低收入农户的行动中来,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摆正心态,重拾信心,克服情绪低落、生活信心不足等现象,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关怀相结合,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多学习别人的致富经验,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2.健全组织,明确职责。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低收入农户帮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各镇街、部门都要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配套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责任人和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低收入农户建档和信息录入工作。市农办要切实负起低收入农户帮扶的日常工作,做好低收入农户信息库管理、业务指导、综合协调和完善政策等工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订具体帮扶措施,分工协作,合力帮扶。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镇街、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帮扶低收入农户“一盘棋”思想,加强配合,通力协作,整合帮扶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低收入农户档案信息库,实现低保、残疾人、再就业、社保等信息资源的共享,防止交叉认定和多头帮扶、重复帮扶。
4.明确程序,完善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身份认定和动态管理机制,名单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并在各自村公开栏公示,经镇街审核,提交市农办认定后,在《义乌商报》进行公示。帮扶对象要层层登记,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街有档案、市有信息库,每年3月份前调整并确定本年度的帮扶对象,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监测管理。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将帮扶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低收入农户的脱贫、返贫情况作为帮扶干部和企业评选先进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帮扶工作出现的应付、推诿现象给予严肃处理。
本意见由市农办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八年七月二日
# 关于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意见
{最后编辑时间:201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