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义乌 - eyiwu

《山海经》与浙江古地理——古会稽山乃在义乌的西北


《山海经》中的南次二经主要写的是今浙江的古地理。 南次二经共记十七座山,十三条水,所记山基本有方位,水有流向,这就给解读古山水以科学的依据。

《华夏地理》2003年第01期

山海经》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汉朝刘歆,认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而伯益……著山海经”。赵晔在所著《吴越春秋》中也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列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名曰《山海经》”。从明人胡应麟开始,疑《山海经》为战国人所作。后经卫聚贤等许多人研究,目前一致认为是无名氏的作品,也非一时之作,一人所撰。 袁珂认为:“整部山海经,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我认为是对的。既然是地理书,所记必有所据,只是由于岁月的流逝,地名的变换,语言文字的不同,今人读之就有不知所云的感觉。我是浙人,稍知浙江事,也比较了解浙江的方言。对《山海经》所载,有关浙江古代的地理,作一番解读。一些本属模糊的问题,不知不觉中豁然开朗。今收所悟点点滴滴书之于下,以就教于同仁。

 我认为《山海经》中的南次二经主要写的是今浙江的古地理。 南次二经共记十七座山,十三条水,所记山基本有方位,水有流向,这就给解读古山水以科学的依据。其次用越中土话去读古山水,许多地名就不攻而破,如“ 勺”,就是“乌上(伤)”。这样改字不改音,原来模糊的就清晰了。第三,“南次二经”写的是浙江一带的地理,符合地理书分片叙述的方法,也无须把这一块的记载东拉西扯,拉到很远的其他地区,从而缩小破译的范围,容易解读。 

依据以上原则我认为南次二经17座山中的12座山,可以知道今天的地理位置。

 首先是柜山,经文载:“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 柜山列为南次二经之首,“柜”是一个大地名,今之衢州即古柜山之柜所衍化,古之“柜”山应指今婺源至江西玉京峰一带、江西浙江交界处的山。其西临“流黄”即“流黄辛氏”之国。北望“诸毗”,“诸毗”即诸水所毗连之水即指今之长江,英水即江西省信江源金沙溪,西南流向上饶,东望长右,长右即“常山”、“长山”也,就是今之金华山。 

长右山,《越绝书》卷二载:“乌伤县,常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常,长通假字也。长右山原本在会稽山之右,故曰“长右”,汉末在今金华置长山县,无所谓右,故去“右”字称长山,即今金华山。原文长右山有多水的记载,至今金华三洞地下暗流泉水经年流淌,正符合多水之说也。 

会稽山,原文载:“会稽之山,四方……。勺水出焉,南流注于 ”。 会稽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座山,通常都认为在绍兴,《浙江通志稿》认定“会稽山在绍兴、上虞、嵊县、东阳、义乌、诸暨六县之间”。这和山海经所记“勺水出焉,南流注于 ”是有出入的,会稽山应在古诸暨的“上诸暨”即今义乌市西北的上溪镇,越语“勺”(Shǎ)和上溪的“上”同音,为通假字。大家知道绍兴古称山阴,水是往北流的。而经曰:“勺水出焉,南流注于 ”。而今之上溪又称航慈溪正南流注于金华境内的义乌江。

至于金华境内的义乌江是否就是《山海经》所记 水,请看下文“夷山”。上溪镇还有“夏岘村”、“夏迹塘村”“余采”(无余采邑)等地名,也是古会稽山的旁证。山中有覆釜岩,覆釜山下有子城庙子城畈等地名,都是古之遗迹。另据《吴越春秋》载:“大禹……登茅山,……乃大会计治国之道……遂更名会稽之山”。这个“茅山”何在?我想应该在义乌上溪镇。上溪镇北群峰,有黄茅尖,海拔840.7米,边上有大草屏(俗呼茅草尖)海拔809米,峰顶平坦。而这些山总名为“大方山”,《义乌县志》载:大方山,县西北五十里,北背浦江,东西绵亘十余里,所以正符合《山海经》“会稽之山,四方”的记载,也符合大禹登茅山的传说,至于为何今会稽山变成绍兴的代名词,这是因勾践迁都山阴,以后的山阴,为历代东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从而转移地名所造成的。 

勺山。经文载:“ 勺之山”“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 ”乃“乌”(古写於)的偕音,“勺”乃“上”通假,越人称太阳为“乌”,至今这一带称傍晚为“乌阴”,就是太阳阴掉了,而乌上就是早晨,“乌上山”就是太阳上来地方的山。“乌上”也是古“乌伤”县的偕音,“东阳”的地名其义也是“乌上”之衍化。所以 勺山、 勺水是古乌伤县的母山和母水。至于“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这是说明“ 勺山”是今之磐安县大盘山。它既是古乌伤东边太阳升起地方的山,在它旁边还有一条滂水围绕,而且东流入海。这条滂水就是大盘山脉之南,仙居县境内的永安溪,它正绕过大盘山脉南部东流到临海注入灵江入海。明白了 勺山就是今大盘山,那末《山海经》南次二经中的成山、 水、区吴之山、露吴之山等的区位就自然可解读了。 先说成山。经云:“成山,四方而三坛”“ (谷)水出焉,而南流注于 勺”。 这“成山”在哪里呢?它告诉我们一个前提,就是谷水从这里向南流入 勺水。 我们知道 勺山就是大盘山,那末 勺水必然是一条从 勺山流出的水,这条水就是磐安流经横店镇到东阳南马镇再经画水镇流入义乌东部的云黄山下再到佛堂镇的画水。又称南江、华川等名。由此可知所谓谷水南流入 勺者,正是今之东阳北江,东阳北江经义乌正好南流过今义乌江湾村和 勺水(南江)汇合成为古 水即今婺江东源。 和谷同音义,这条 水,就是谷水,后来江名不断往下推移,最后取代了 水,成为衢江的专用名词,而原来的谷水就变成乌伤溪和义乌江,这是“乌伤”建县以后的事。

 弄清了谷水,再来说“成山”。既然谷水是从成山流出,那末谷水两岸就是成山了。所以它就是义东北和东阳北部的山。这座山就是今天所说的会稽山脉的南部,在义乌的部分自古就叫剩山,勾嵊山、九层山、越山。东阳境内主峰就是东白山,山的背面就是诸暨。而“剩”、“嵊”、“成”都是通假字,原本属一座山。包括嵊州,也是因此山和其西北部的山相连,以嵊山命名。由此可见今之会稽山脉乃古之“成山”也。 

古之地名,必然留下一些痕迹,如今义乌市城区,江东尚有“前成”、“后成”之村名,这些都是证据。 至于说成山“四方”,古人所谓山方是指峰顶平,至今义乌江旁的小山其峰仍可看到“平如案几”。至于有三坛之说,说明这里是古代祭鬼神的地方。三坛究竟是哪三坛,已讲不清楚,但在义乌北面廿三里镇,有“石娄山”,宋·祝穆《新编方舆胜览》卷七中就认为是“绝胜之地”,元隐士陈樵居此留有“泰素坛”诗,所谓“泰素”乃太初、太古之义。可见成山有三坛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宋人罗泌集著《路史·前纪》有巢氏条认为:有巢氏“栖石娄之颜”。“石娄”可能就在这里。 和 勺山滂水有关的还有三座山,那就是区吴之山、鹿吴之山和漆吴之山。 经载:“区吴之山,鹿水出焉,南流注于滂水”。可见区吴山是大盘山南部之山,它的水流到滂水即永安溪,至今此溪仍可在地图上找到,而且土名叫趋泸港。趋泸、区吴不过偕音而已,当地土语“区”就是“趋”或“去”的意思,趋吴就是趋乌。“吴”、“乌”属通假字,金华也曾称吴州,“区吴山”其义就是趋向太阳的山。 

同义,经文所载鹿吴山,就是露乌山,是太阳露出来的地方,就是今之天台山,所以经文载:鹿吴山,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今之天台始丰溪不正是南流注于滂水(水安溪)汇而成为灵江吗?所以始丰溪就是泽更之溪。鹿吴山就是太阳露出来之地,不正是“天台”吗! 

同义经文所载:漆吴山,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说明是临海边上一座山,也是中国东海岸线最东边的一座山。所谓“漆吴”的“漆”,就是越语“撮”的通假,漆吴就是说站在这座山上可以撮到太阳。“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就是说可以在山上看到太阳升落的全过程。

 浙江还有一座洵山,也是实有的。经云:“洵山,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 “洵山”的“洵”就是“缙云”两字拼在一起的读法,所以“洵山”就是“缙云山”,就是在今缙云县仙都。“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今缙云之水称“好溪”。以前称“恶溪”。而“阏”读“遏”、“好”、“恶”、“阏”音近。好溪本处瓯江上游,而阏之泽应该就是今瓯江无疑。 

浙东还有一座“句余之山”。郭璞有注,认为在今余姚县南,句章县北。那末就是四明山了。 《山海经·南次二经》所载,还有二座山,在浙西和皖南。 一所是浮玉之山。经云“浮玉之山,北望县区,东望诸毗”。“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具区就是太湖(郭璞有注),没有争议的。苕溪的水名到现在还没有改,所以浮玉山就是东天目山似乎没有疑问。“诸毗”是长江,古时长江口应更靠近杭州湾,所以长江口在天目山的东面。 其二是夷山。经云:“夷山无草木,多砂石。 水出焉,南流注于列涂”。所谓“列涂”,应该是海涂中穿过的,或边上罗列海涂的江,所以该是今之富春江及钱塘江。那末南流的 水究竟是今天目溪,还是新安江呢?两水都偏东南流入富春江。我以为应是新安江。因为夷山应是今之黄山,只有黄山才符合无草木、多砂石的记载,夷有光秃之含义。同时所谓 水出焉的“ ”字,音同“柜”,靠近柜山。加上勺水也南流入 ,可见其时新安江及上游兰江、衢江、婺江,皆称“ ”。和以后衢江、兰江、婺江皆称谷水是一样的(见水经注)。而且在同书“海内东经”中写明:“浙江出三天子都……入海,余暨南”。所谓三天子都,通常认为即指黄山。余暨南入海,说明余暨应是今之余杭。

 《山海经》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所编写。所以除南次二经写浙江地理之外,“海内东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都有写到浙江。而“大荒东经”、“大荒南经”成书更早,所提出日月所出之山六、七处,应都在上古之浙江。上古之时舟山群岛和大陆连成一片,名正言顺是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但越古神话色采越浓,今人更难理解,我们不能凭空附会。但是如“融水”、“荣水”,可能就是今之甬江。“明星山”、“壑明俊疾山”和后来的明州,不无关系,河姆渡文化应该于中有所反映。再如至今,义乌市还是以乌命名,所谓“羽民之国”,可能就在成山、甘水之间。甘水可能就是谷水的通假名。不过这些,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我想加强对浙江古文化的研究是很必要的,研究古代浙江,我们需要破解古时的许多谜团,解读古籍,研究地名沿革和方言是很有用的。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 古会稽山乃在义乌的西北    {最后编辑时间:2013-08-06}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