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中医药文化、头粳饼制作、东塘高粱烧、青柴棍酒酿造
2013年07月11日
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的通知》(浙文社[2006]9号)和《义乌市文广新局关于申报第四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义文广[2013]58号)文件精神,经过各镇(街道)推荐上报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并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拟确定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等八个项目为“义乌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将项目简介公示如下:
在公示期内如有疑问或反应问题可致电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联系人:叶英立、季艳佳,联系电话:85470906。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义乌赤岸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医理并通的医学巨匠”。而由他衍生的朱丹溪中医药文化,更是对古今中外医学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在国内,其创立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四伤学说,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的内容,并有“杂病宗丹溪”之说。另外,其所创制的大补阴丸、延寿丹、越鞠丸、保和丸、二妙散、左金丸、虎潜丸、上中下通用通风方等方剂,目前仍为临床所常用。其强调的未病先防、保护正气、注重心理调摄等,仍影响着当代人的养生。
在国际上,朱丹溪中医药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公元15世纪,丹溪学说传入日本,发展成为日本汉方医学最早的流派“后世派”,指导汉方医学达三百年之久,朱丹溪被后人尊称为“一代医宗”,日本尊为“医圣”。时至今日,义乌市政府重视丹溪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定期举办丹溪养生文化节,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探讨,开展丹溪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承,由此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头粳饼这一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是义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头粳”是大陈镇东塘地域一种用早籼米做成食品的称呼。虽然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蒸头粳的习惯,但是大陈镇东塘一带的点心常因交通不便而造成食物腐败。因此为了避免粮食的浪费,慢慢就衍生出了“头粳饼”。头粳经济实惠,不用任何添加剂,色香味俱全。看起来晶莹透亮,闻起来纯正米香,口感比粉干润滑,且烧省时,煮炒皆可。而且头粳只要收藏得当,可久放不坏,所以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仍在传承。
高粱烧,表现为色清如蒸馏水,香味扑鼻纯正,饮后口不干,不刺喉,储藏多年不变质。
青柴棍酒度数适中,色泽金黄,口感绵甜,气味醇香,酒风独特。每逢节庆时节,仙坪人必备此酒,举杯共庆。
义乌历来逢年过节就有以白糖配茶的习俗,因此保护孔村白糖对于研究义乌当地的历史、风俗、工艺具有积极的意义。
宗教服饰更是历史悠久,宗教服饰的刺绣在道观、寺庙、庵堂等,亦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元素。宗教方面大类有幢、旆、旗、罗、伞、盖、帐等。在义乌民间仍在传承。
义乌佛堂镇民间艺人,在这行当堪称江南一怪,主要奇技绝活有“活蛇穿鼻”、“缩骨功”、“电钻钻鼻”、“头顶功”,口技“鸣翠柳”、“弹棉花”、“捉小鸡”等。杂技表演道白自编、动作自演、烂熟一身。绝活以“狠、强、怪、惊、奇、乐”特色体现,观众从观其绝技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义乌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拟入选项目
{最后编辑时间:2013-12-16}